2015年是制定“十三五”的一个规划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年份。“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规划的谋划即将开始。
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提出,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和国民经济体系融合,不光要跟旅游融合,更重要的是跟制造业的融合。此外,文化生产如何适应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需求,在“十三五”时期应该在推动文化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当中要有具体的对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张晓明研究员从“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战略路径,即市场建设的战略、产业融合战略、区域整合战略、文化科技战略、国际文化发展战略。张晓明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迎来了一个中国主场效应阶段,因为中国文化的消费,中国的文化生产能力在全球的发展中都是最快的,也带动性最强的,因此中国对全球文化产业或者文化发展进入主场效应的一个新阶段。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从产业变动和行业业态变化角度谈了他对“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展望。他提出,“十三五”期间新业态会给商业模式带来很大变化,今后的商业模式更重视的是所处的行业的市场地位和是不是面向未来。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在“十三五”期间出台中国文化产业促进法,如果没有法,就没有标准,就没有红线,会扩大产业的不可预见性、风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