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新速度相当快的计算机领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摄取业内最前沿的知识,才能跟上其步伐而不至于被时代所抛弃。
充分意识到现实状况的南振岐,凭借他的刻苦与努力,借助于自身及环境的优势,自学了与计算机有关的诸多知识,重新构建了自已的计算机知识体系,与前沿理论及操作挂钩,为自己工作的深入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机遇总是对有准备者报以别样的亲睐,当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以铺天盖地之势来临之时,厚积薄发的南振岐成了搏击潮头最勇敢的弄潮儿。
上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的计算机正在各行各业中迅速的普及,计算机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由计算机技术所带来的生产力的革命,刺激着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将计算机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行业之中才能在新的时代下获取生存的权利。兰州电力修造厂就是这批具有远见卓识企业中的先行者与佼佼者。
南振岐进入单位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此之前,电力修造厂计算机室的那台计算机更多地被应用于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较少地被运用在革新生产技术或促进生产力提高上。在日常的工作中,南振岐及同事也仅仅是使用它的一些基本功能,然而南振岐心里清楚,计算机在生产领域的潜力远不止于此,只是还没有被其他人以及单位的领导们所认识。
时代的变化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在南振岐苦心钻研计算机潜力的同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而这件事也让南振岐一直记忆犹新:有一天晚上,当南振岐在机房里忙碌的时候,电力修造厂技术科一位姓陈的科长带一些人来到机房,南振岐以为是来视察他的工作,不免有些紧张。但是进入机房的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以很谦和的态度对向南振岐询问说,他们要进行一些计算,以往一般都是人工用计算器来算,便询问南振岐机房的这台电脑能算吗?南振岐在听完大家的询问后,当时就给他设计了一套计算程序。当把所有的统计数据输入之后,速度很快地就将结果算了出来。大家一看,觉得效果很好,然后就说计算机的运用对全厂的作用的确是很大,并且要在全厂推广计算机技术,并且让南振岐来承担计算机普及的相关事宜。
虽然仅仅是一件小事,或者仅仅是领导的顺口一言,南振岐却将其作为计算机在全场普及的一个契机,做了大量的计算数据分析的程序,并用于全厂的各个方面。在厂领导的支持及他的努力下,全厂掀起了计算机应用普及的浪潮。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厂的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整日奔忙在各个车间实验室进行计算机技术推广的南振岐渐渐意识到他所等待的那个机会已经来临了。
看到计算机技术在全厂的应用促使某些方面的工作非常方便实施,极大地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非常有眼光的厂领导便提出能不能用计算机搞辅助设计。在此之前,电力修造厂的工程师若要设计产品,需要用借助常用绘图工具手工在图板上画图,工作量非常大,也非常辛苦,而且还容易出错。如果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去自动画图,降低出错率,提高精准程度,加快画图进度,这对于从事设计的工程师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这对电力修造厂的技术改革更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有利于提高电力修造厂的生产力和产品的竞争优势。
厂领导的提议,让南振岐眼前豁然开朗,他等待的那个机会终于在他面前坠地。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个南振岐曾经在学术论文中见到的词语终于在现实中出现了,而他更要承担这一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使用。南振岐迅速地回忆了关于他所了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一切知识,并将其条理化。在梳理的过程中,南振岐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有了一个较为宏观的认识。
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简称“计算机辅助设计”,英文写法为“Computer-Aided Design”缩写为“CAD”。 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承担计算、信息存储和制图等项工作。在设计中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以决定最优方案。而各种设计信息,不论是数字的、文字的或图形的,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或外存里,并能快速地检索。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由计算机自动产生的设计结果,可以快速作出图形显示出来,使设计人员及时对设计作出判断和修改。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运用CAD技术能够减轻设计人员的计算画图等重复性劳动,专注于设计本身,从而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设计质量。
为了更详尽地了解和应用CAD,南振岐就和同事们一块去调研CAD在目前的相关应用情况。在了解了关于其应用的相关情况之后,他们便买了一个小的绘图仪,然后再用高级语言去编程,去驱动,去画图。这样的简单设备对于南振岐等几个软件技术人才而言可能比较简单,需要画什么图,只需要用高级语言编程然后驱动就可以进行画图。但是对于单纯从事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却是非常复杂的,因为计算机编程的高级语言对于他们这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人来说相当难以理解。在编程中随时要用到的各种参数更是难以熟记。因而实际的情况是,在他们那些从事专业设计的设计人员面前,这样一台设备用起来实际上比手工绘画还复杂。就连画一条简单的直线都需要用高级语言来编程,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向全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推行CAD技术还相当不现实。
想要实现在全厂推广CAD技术,南振岐他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CAD软件简化。而这在当时来讲不是仅凭南振岐几个人的力量所能实现的。为了寻找更简单的CAD画图软件,南振岐他们便将目光投到了高校。南振岐他们认为,在当时来讲,高等院校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在高等院校的帮助下,CAD软件的问题应该就能够很容易地被解决掉。
在认定了目标之后,南振岐和他的同事们就去拜访兰州的很多科研院所与大学,其中包括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以及兰州交通大学等等一些单位。然而让南振岐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以上的高校中,他们也没有找到合适的CAD软件。因而与大学合作这一想法很快地被现实所否定。由于当时CAD技术的应用刚刚兴起,以上单位所能提供的CAD软件,也无法进行工业设计这样的大规模的CAD的运算。虽然没有合适的软件,让南振岐他们觉得欣慰的是,各个大学都希望电力修造厂能够出资几十万,设立一个CAD工业设计课题,几个单位一起搞研究,最后分享成果。在认真思考和分析了这个提议后,南振岐及厂领导都否决了这个提议,对于兰州电力修造厂这样的单位,成立一个课题以及几十万的花费还是比较大的,再加上立项研究的周期比较长,在计算机这样更新速度相当快的领域,若等自己开发出来,恐怕市面上有关CAD辅助设计的软件早已多如牛毛。在一番审慎之下,他们拒绝了各大学给的这个建议。
否定了各个大学的提议,而CAD技术在全厂运用的计划又不能搁浅,南振岐陷入了焦虑中。难道南振岐就因为找不到软件而错失这个苦苦等待来的机会?学习软件出生的他又在刚进工厂的时候恶补了计算机知识,难道这些在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都成了一纸空文?又难道CAD技术只能依靠别人的软件才能在自己单位得到推广?又或者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出一套适合工厂运用的CAD软件?南振岐不相信这个苦等而来的机会会如同昙花一现,转瞬复归深渊,厚积薄发的南振岐暗下决心,一定要依靠自我的力量攻克这个难题,在CAD上再次成就自己。
暗下决心的南振岐,充分地涉猎与CAD有关的文献资料,前沿数据,又经过了一番仔细调研和考查后,南振岐提出,他们完全有能力自行开发设计一套CAD绘图软件供工厂使用。在和同事的合计之下,以南振岐为主导下,计算机室决定自主研发出一个适合工厂使用的CAD软件。在有了较为成熟的想法之后,南振岐正式给厂里打了报告,要求厂里先出四五万块钱,然后由计算机室自己来搞一套合适的CAD系统。南振岐在报告中比较详细地论证了CAD软件研发的可行性,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作为此建议提出者的厂领导,在分析了南振岐的报告后,非常支持南振岐的设想,经会议决定后,同意了南振岐关于自行研发CAD绘图软件的报告,并给予支持。
在当时,实际上是市场与企业对CAD有着强烈的需求,有需求所产生的潜在的发展前景及潜在利润让南振岐专心去从事CAD研发工作。关于CAD的所有一切都需要南振岐重新学习,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南振岐参阅了大量的关于CAD的书籍,做了大量的笔记,到北京上海参加计算机的学术会交流会,计算机产品展示会,并同与会人员交流关于CAD软件的一切。
CAD软件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繁琐而细致,南振岐体会到了一种从无到有的奇妙旅程。从最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后来软件在脑海中逐渐成形,一路走过的南振岐将CAD看成是他心血的结晶。让南振岐欣慰的是,这条路最终通向了成功的彼岸。
通过前期一系列繁琐而细致的准备工作,南振岐相当全面的了解了当时绘图仪等硬件设备,以及CAD软件的相关行情。在准备工作做足之后,南振岐就和同事陶国龙去北京采购了一台美国休斯顿公司的DMP系列绘图仪。直到现在,南振岐对这台绘图仪还是有着很深刻的印象。完全是一个机器操作手,在世界上也比较先进。在采购绘图仪的同时,南振岐他们采购了由Autodesk公司开放的一套CAD绘图软件AutoCAD。这套软件的先进之处就在于,基本上采用可视化的操作方式,简单的线条画图已经不再需要用高级语言去编辑而可以直接画,设计上也比较直观,便于操作。虽然那个时候绝大部分的计算机上都没有鼠标,但是那套软件还极大程度上简化了设计程序。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于对比优劣这个方面的考虑,南振岐就在买绘图仪的时候把那套软件也买上了。
在此期间,南振岐把其他的一切工作都放在一边,边学习英语,边熟悉软件。英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常人很难坚持,然而南振岐他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学习英语,调试软件,将软件的功能调试好,然后再用中文翻译说明书。在软件调试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南振岐一共写了十几万字的计算辅助设计的资料并在培训中广泛使用。直到现在,南振岐依然将自己的成果保存。
1985年年底,在南振岐的主导下,计算机室将同CAD有关的相关设备安装好,调试好,并将辅助设计的相关材料也写了出来,CAD软件已经成型,也到了面向全厂推广这套设备的时候了。由于南振岐主导了这套系统的开发与安装,因而也是最熟悉这套系统的人,自然而然地承担了在全厂推广这套CAD绘图系统的主要工作。
在电力修造厂领导的安排下,南振岐首先开始带着厂里的工程师学习这套软件。对于这套软件,如果计算机人员都无法掌握的话就不可能要求工程师去掌握,只有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之后,才能推广这项技术,让计算机去做辅助设计。因而就在计算机室的同事们熟悉了软件的使用后,便在全厂的工程师中予以推广。由于女性比较仔细认真,在最初,厂里先给南振岐配了一位女工程师,让南振岐带领她来学习这套软件,她也学习的很认真。后来也在CAD的推广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工业设计上要全部采用计算机来辅助设计,在80年代时也确实是一个挑战,很多单位都没有运用,而电力修造厂则开一时之先河。
由于在推广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用性就受到了来自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的质疑。作为技术推广主要负责人的南振岐,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为这套软件花费了巨大精力的南振岐,对这套软件的实用性还是很有信心的。软件既然能够从无到有,说明最严重的困难已经被克服了,而现在所面对的,仅仅是推广而已。人都有学习的能力,况且人总是会向着更高阶段前进,他有理由相信这套软件最终会在全厂的推广中获得成功。
压力无处不在,南振岐在心底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完成CAD软件的推广工作,这样才能实现他作为软件人才的价值。因而他经常思索,这么好的一套系统,到底要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在全厂进行推广呢?
在看到了CAD绘图软件的良好效果后,厂里也下了决心,要在全厂的工程技术人员中推广并普及CAD辅助设计系统。南振岐似乎也找到了合适的推广方式。
CAD软件在全厂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绩。总是喜欢总结经验的南振岐常想,对于计算机运用的推广,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环境。首先领导要重视,其次学习者自己要有热情,并且懂得去努力。此时的电力修造厂,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优势,因而也就迎来了推广的高潮。
通过这样一个推广过程,计算机的重要性愈加显现。厂里原先的计算机数目显然不能满足新形式下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修造厂就给员工不断地增配计算机。刚开始是几个人一台,后来是两个人一台,再后来达到了一人一台的规模。南振岐看着日渐增多的计算机,以及人们日渐高涨的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南振岐知道,他成功了。而作为CAD软件的开发及推广者,南振岐更是走在了计算机领域的前列,南振岐触摸到了成功的喜悦。
南振岐自己也常说是CAD成就了他,不仅是由于CAD的开发及应用给南振岐带来了诸多荣誉,更是由于CAD为南振岐指明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CAD被打上了南振岐的标签,也为他在业界立足奠定了基础,更为他自己事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南振岐的数码人生,如果说是开始于误打误撞被录取为计算机软件专业,那么CAD的应用则是他数码人生的第一个高峰。此后,南振岐沿着这条道路一往无前的走了下去。南振岐常说市场的选择就是自己的专业方向,永不言败,永不放弃,胜利就一定会到来。 |